第113章 下山

道母笔记
道母笔记
已完结 佑树

这两天的日子相当平淡,过得也很快。

这日,安易忽然心血来潮,他便知道自己启程的时候到了。

娘娘早就叮嘱过他,到了东岳泰山后,去斗母宫拜地母娘娘庙即可,到时候,自然会有人来接他。

如今以他的修为,只要不是遇到观音菩萨那样的大人物,是完全可以横着走到泰山的。

他并没有带什么行礼,离开时也没有跟任何人告别,因为并不需要告别。

在混沌珠完成升级之后,他也随之在掌握了类似“梦中证道”的技巧,他可以尝试着出现在别人的梦里,这样一来,不仅能见到心上人,而且还可以给两个小家伙远程“上网课”了。

说起来,听说师父要去泰山,两个小家伙都想跟着一起去,只不过安易并没有答应,且不说正是腊月寒天,一路上舟车劳顿,十分辛苦,单论此行的终点是要入幽冥界的,万一吓到孩子就不好了。

他还是穿着平日象征着身份地位的红色道袍,因为红色相对于黄色及紫色道袍来说,同样尊贵,却是比较少见的,这样一来,可以避免很多不长眼的蠢贼觊觎。

头上戴好玉清莲花冠,腰间系着青莲宝剑,除此之外,再无多余坠饰。

出了山门之后,他便从珠中世界叫出了安雪,心意既定,丝毫不拖延,翻身跨上爱马,头也不回地下了山,一路向东,渐行渐远。

从长安到泰山,穿豫入鲁,大约是两千里,若是按照常人的脚程,往返需要数月,但骑上龙马之后,最快只需要两天时间,只是路上难免会有些颠簸。

安雪心忧主人劳累,便收着脚力,在官道上疾驰一阵,一路上走走停停。

而安易发现之后只是笑了笑,并未说什么,目眺着远方,他准备先往洛阳去,在景室山的道宫下榻。

景室即是“经师”的意思,相传当年道母元君下凡之后,便在景室山洞天修炼归隐修炼,传道于有缘人,合道期后,便从这里骑着青兕去了函谷关,因此名扬天下。

故而景室山被道教视之为圣地,他此行也算是圣地巡礼了。

……

如此赶路,花费了半个时辰的功夫,安易便出现在景室山山脚一处僻静石林,沿着道路,骑马登山,简直如履平地。

山路上,有百姓平时很少看到有穿着红色服装的道士,更遑论是这般神仙人物,竟主动弯下腰鞠躬行礼,以表达自己的尊敬。

山上还有一座道观,俗称“圣母宫”,这些人都是去朝圣的,已经延续千余年,香火不绝。

是先帝在位时开始增添修缮的,比较特别的一点就是当时用的都是铁瓦,所谓铁瓦,顾名思义,便是一种用铁制成的瓦片,因为这里山高风大,普通瓦片经常被风吹裂。

来到书写着“道行天下”的白玉牌楼面前,安易便开始下马步行,正巧遇到了闻讯前来迎接他的同道,一共有三个,为首那人连忙施礼,口称无量天尊,将他往道观里面引。

安易点点头,冲他们回了一礼,几人开始攀谈起来。

“玄阳道兄,我家师父知道你要来,已等候你多时了。”

安易略一回忆,记起此地的主人,似乎是田真人,按照辈分来说,也是师叔一辈的人物,他比袁师叔还年长一些,也是他的师兄。

于是缓缓道一声,“有劳师叔费心了。”

一行人来到了圣母宫,或者应该叫“太上宫”,这座造型庄严,气质古朴道观,从南到北中轴线上,依次是山门、三圣母殿和灵官殿,圣母殿是奉祀道母元君、地母元君和金母元君的殿堂,而灵官殿就是道教的护法殿,供奉的是道教的护法尊神。

拐了几道弯来,到了田真人所在的无为阁。

安易见到身穿道袍,正在蒲团上焚香盘坐的田真人,一时竟有些惊讶,因为第一眼看上去这位师叔竟像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花甲老人,下颌长长的胡须已经全白了,这在道门中其实是很少见的。

引路的道人恭敬地介绍道:“师父,玄阳子带到。”说罢,又行礼道:“弟子告退。”又对安易施了一礼,作为道别,这才退下。

田真人沉静道:“贤侄,坐下说话。”

“多谢师叔。”

安易初来乍到,不了解对面这位师叔的好恶,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,所幸田真人主动提起了几个话题,聊聊修心、修性、修行方面的关窍,气氛渐渐没有那么尴尬了。

田真人最终问出来心里真正的疑问,“我道门兴旺,门徒众多,可也从未出过像贤侄这样的英才,太快了,实在是太快了……”

龙虎山那位真武大帝也不过如此,甚至还隐隐有些不如他进境迅速。

说是如今道门大佬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也不为过,这些掌门、观主都想看他究竟能走多远。

“师叔过誉了,修行如登山,行远必自卑,我只不过是在山脚处走得快了一些而已。”

比起这些谦虚之词,田真人更关心的是他如何回答这个问题,或者说他更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。

安易回答道:“既然师叔考问,晚辈就斗胆做答,天地真炁如汪洋修士亦如善泳者嬉于水……”

简单来说,就是想象自己被灵气大海包裹着,放松身心,亲近灵气之海。

实际上,他能有如此今日之修为,完全是因为属于道母娘娘的先天一炁沿着母子之间的“法脉”倒灌的结果。

田真人叹道,“微妙难知,微妙难知。”又说,“以贤侄之年纪,能参悟这种境界已属难能可贵,以贫道看来,贤侄已经一只脚踩到金仙的门槛了。”

安易十分客气道,“承蒙师叔夸奖,惭愧!惭愧!”

实际上,过分客气便意味着疏远和不亲近,像是安易与袁真人之间相处,就更加随意,更为无拘无束。

这时,有个小道童快步走进来,对着田真人恭恭敬敬的说道,“观主,那女人又来了。”

田真人点点头,站起身说道,“贤侄且坐,贫道去去就回。”又转头对小道童说道:“好生伺候,不得怠慢。”

说罢,便出门去了。

安易不仅有些好奇,出言问道:“师叔此去这是?”

小道童叹了口气,欲言又止。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