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呀,师父你今天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。”
安易回到了修真殿,原本正呆在庭院里两只小家伙发现他之后,便像往常一样跑到师父身边,给他当拐仗,扶着他,往房间里走去。
房内的陈设,跟前些日子相比精致了很多,这大都是财大气粗的玉真师姐的手笔。
安易冲她们微微一笑,“当然是想看一看我的乖徒儿在家有没有偷懒。”
实际上,今日回来早了是因为去了道母娘娘那里而没有去找金仙姑姑的缘故。
“没有啊,师父!”
姐妹俩急忙摇了摇头,否认道,在扶着师父坐下之后,还体贴地端来茶水,递到他手里。
她们十分乖巧的站在那里,“师父,喝茶。”
安易又笑了笑,说“好”,看到自家孩子这般乖巧,抿了一口茶水,顿时觉得不累了。
在大唐,茶叶分粗、散、末、团四种。
大部分时间人们喝的都是茶饼,而且是用煮的,或者说煎的,经常会往里面放一些乱七八糟的调料。
而安易平日里喝的,便是什么也不放的清茶,因此喝起来会有一股难言的苦涩和青甘气,仿佛有种山野间的粗粝,跟后世的茶水相去甚远。
就这还是武夷山那边的道宫,特意遣人送来的好茶。
小成朱和小成素是喝不惯这么苦的茶,之前有一次喝了一口,差点把眉毛给苦掉。
安易觉得,这可能是因为萝莉的味觉更敏感的缘故,吃不了一点苦头。
自从收了徒弟之后,只要跟她们两个待在一起,他这个做师父的,生活的重心就会不由自主地放在她们身上,修炼、饮食、穿衣这些事情都会一一过问,很多以前养成的“不良”的生活习惯,也需要逐渐给她们调整过来,比如熬夜、挑食、不爱运动等等。
修行第一步,先调养好身子;而养好身子的第一步,便是合理膳食。
像是鱼师姐那样坚持茹素,一日一餐,最多两餐,这样确实有效果,可是终其一生都过这样的日子,肉不能吃,鸡蛋不能吃,什么都不能吃,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?
他宁愿她们活得舒心一些。
两只小家伙取来蒲团,然后在师父面前老老实实盘坐下,安易在耐心指导她们修行的同时,还从身上取出两颗金珠,一左一右捏分别在手心里,尝试着把自己的真炁自手心处化剑炁,对金珠进行不断地雕刻。
要知道,纯金的质地是偏软的,用指甲都可划出刻痕。
他准备用这种修炼方式来锻炼自己于精细之处的控制力。
“鱼师姐上午讲道,你们去听了吗?”安易忽然开口问道。
两只小家伙如梦方醒,对视了一眼,小成素想了想,回答道:“去了,鱼师伯今日讲得是《太清元道真经》的上篇……”
安易点了点头,并不意外。
《太清元道真经》乃至正统道藏。
于是他继续追问道:“可有什么不晦涩懂之处?”
姐妹俩欲言又止,一时间支支吾吾的,说不出话来,微微低垂眼眸。
安易略一思忖,便明白了两个小家伙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哪里不清楚,当学生的基本上都这样,自己当年也是,老师一问就哑火了。
同时,这也从侧面说明,鱼师姐的教学效果也一般般,只是从“一对一”变成了“一对多”而已。
那么,是不是先应该给她这个当老师的上上课呢?
安易心中这般想着,思绪又回到自己的爱徒身上,一脸温和地对她们道,“我来讲,你们来听,觉得哪里不对,指出来……”
只听得他娓娓道来,“元道,即无上大道,根本之道;人体内的元真可以分为三种,一曰元精,即人体之精华也;二曰元炁,先天之一炁也;三曰元神,阴神与阳神并称也……”
所谓阴神其实就是人与生俱来的魂魄、意识、识神,他现在“一心多用”便是阴神的功劳。
详细来说,修士闭着眼发呆时,那种魂不守舍状态就是“出神”,最初的状态就是“出阴神”,眼前一片漆黑,什么也看不到,并没什么神异之处。
等到后来修为高深了,便渐渐能看到自己的体内的情况,如同闭着眼睛直视太阳,能看到一片温暖柔和的肉色,这就达到是“内观”或者“内视”的境界了。
到最后,意识能放出体外,闭着眼却如同睁着眼,能从天上以第三人称视角,俯视自己的头顶,乃至方圆数十丈的景物,便是“出阳神”了。
道家所谓的“十月怀胎生元婴”,生的就是生元神,用女子分娩来比喻元神出窍。
阳神并不是所谓的状如婴儿,又或者化身、分身之术,而是一种维度的转换,就好比一个人不会调视角的时候,只能看到单一视角,等到会调整了之后,就能看到多个视角了。
安易就一直把阳神当成游戏里面的“假眼”来理解,这个眼可以插在任何地方。
意识离体五十米这种事情,他在刚开始修行的时候就觉得自己能做到了。
事实上,那只不过是幻觉而已,只有真正能做到随心所欲地出阳神,才是炼成了元神;修不成,一切都是幻想、妄念,是魔境,是白日做梦,这个也是所有人修道时会面临的问题。
……
经过师父的讲解,小成朱和小成素似乎突然明悟了许多。
很多时候,所谓的悟道,就是那一刻间。
结合前面的很多事情,她们彻底领悟到了,行炁炼精,精满化液,这就叫药,是炼成金丹的原材料。
修成元神,就是往炉子里面添火。
真炁在炁穴中不会自然成丹,发挥任何妙用,必须经过经脉周天运行来炼化,从而运化为金液,归藏于丹田,渐渐填满结成金丹。
这个过程叫“炼炁”,修行自始至终就是在“炼炁”。
两个小家伙不由得心生欢喜,向道之心愈发坚定,投向师父的目光之中多了几分崇拜,她们十分乖巧地齐声说道:“多谢师父,今日我们才算领悟了丹道。”
丹道,为入道之捷径,教人修丹,既是教人修道也。
学海无涯,学道譬如人失足落在海里,要是没有已经学会游泳的人去救,自己很难出来的。
这可以说是救“命”之恩了,救得是出生死苦海、轮回。
他只是笑道,“继续修炼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