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章 (小剧场)上元·中

齐彻怔怔地望着,直到那人的目光从他的身上淡淡掠过,他才猛地移开视线。

受方才那一掌,他的五脏六腑好似被移位了一般抽痛,偏生这一眼惊得他心跳倏地剧烈起来,像是要冲破胸膛,震得他眼前一阵阵发黑。

她怎么来了?

她不是在宫中批折子吗?她不是说今日的事务比往日多,都堆在这一日了吗?

她不是……不答应陪他出来赏灯吗?

“前辈,别来无恙。”

沈衾站在船头,朝那老人笑道,对这一片混乱的场面视而不见。

老人盯着她看了半晌,才嗤笑一声:“我还倒你真够沉得住气,没想到……看来这小子有几分本事。”

齐彻听懂了他的意有所指,瞬间便感觉有一道视线扫过自己,立马低下头,双手放在身后暗自点住穴位,试图抑制浑身乱窜的血液。

不行了,心真的要跳出来了。

随后,便听见一声轻笑传来:“前辈不必试我,今日上元佳节,为官者,当与民同乐,每年望水这一片风景,可不容辜负。”

“可老夫看大人手里也拿着盏灯,难不成大人也有未了的心愿?”老人哼笑道。

沈衾的目光移到手上那盏花灯上,语气颇为新奇:“说来也是奇怪,方才我的船就在江上行驶,忽然一阵江风吹过,好巧不巧就将这盏灯吹到船上来了,想来也是有缘,我便将它留下了。待此间事了,我便看看上面许了什么心愿,若是在下能做到的,看在我们的缘分上,在下必定会尽力满足。”

老人看着她脚下那艘巨船,船身近乎一丈高,要真如她所说,不知是哪门子的邪风有这般威力。

于是他又闷闷笑了两声:“总有人说这花灯不灵,依老夫看啊,灵或不灵,全在人心。”

“事在人为啊。”

“既然如此,”他语调一转,敛了笑容,道:“老夫就不扰大人雅兴,大人尽管赏灯观舞、与民同乐——”

说完,他一挥袖子,转身就走。

那渔夫手一抓,押着齐彻跟上他。

“别说老夫不念旧情,留一个给你。”老人一面说,一面头也不回地走。

陆婉容着急地看向沈衾,却见她神色淡淡,面色平静。

齐彻被渔夫擒住,浑身使不上一点力气,走了几步仍旧没听到身后有动静。

她就这么看着我被抓走了?!

他心中大震,莫名窜起一股慌乱又气急的火。

突然,有人抓住了他的手腕。

他眸中一喜,迅速回头。

看见的却是陆婉容。

她拉住齐彻,看着那老人,大声道:“如果你非要带走他,那便连我一起绑上好了!”

齐彻视线一转,看向船上那人,她依旧站在船上,衣带随江风飘摇,面容隐在面具下,看不清神情。

那老人脚步一顿,微微侧目,见沈衾还没有动作,便道:“好啊,抓一个送一个,好得很。”

他刚要提脚,“铮”的一声剑鸣顿时响起。

密集的剑气裹挟着秋风,吹起他的衣角。

他抬头看向前方,十二道雪白的剑光在夜色下寒意凌冽,是方才那些黑衣斗笠的人。

“前辈,说好给我留一个的。”

沈衾的声音从后面悠悠传来。

“这两个孩子都算是在我手下长大的,若是你两个都带走了,我又得找个人来坐这个位子,还得花心思培养,这么亏本的买卖,在下自是不愿的。”

老人终于转身,看着她。

沈衾似乎笑了笑,话语一转:“这样吧,我看这天色也不早了,外头露重,不如前辈上船来谈,正好晚辈船中备了一坛十年的蓬莱香,正愁无人对饮,不知前辈意下如何?”

老人扬了扬眉,抚上了白须,也不说话。

“他咽口水了。”陆婉容带着鼻音的声音在一旁闷闷响起。

不知为何,明明此时这渔夫就在身旁,她却并不害怕。

她偷偷瞥向船上的人,看见沈衾嘴角浮现了一丝隐晦的笑意。

老人被戳穿,也不在意,只不屑地哼了一声:“两个小娃娃,待老夫喝完了酒,你们要对那酒坛子磕三个响头。若不是它,你们早已被分成八段丢入江中喂鱼了。”

说完便一甩袍子,大步朝船上走去。

那渔夫也放开了齐彻,立刻跟了上去。

陆婉容立马去查看齐彻的情况,见他面上并无大碍,便朝沈衾跑去,急忙开口想解释方才的情况:“沈……”

沈衾朝她看来,将食指放在唇上,做了个噤声的动作。

陆婉容一怔,没有再说。

齐彻一直默默盯着她,却见她始终没有给自己一个正眼,实在按耐不住,便快走几步,踏上船去刚想开口。

谁知下一刻,沈衾一转身,掀起幕帘进了船中,随风扬起的发丝堪堪擦过他的指尖。

陆婉容瞧着气氛不对,上前来看,发现齐彻沉默地站在原地。

“太子哥哥,沈大人是不是生我们的气了?”她想起方才面具后面那双淡漠的双眼,瞬间有些慌乱。

她很少这样看自己,向来是淡然的、温和的,有时甚至会带上笑意。

“都怪我,我又闯祸了……”陆婉容越想越乱,忽然就鼻头一酸。

回去兄长一定会责罚她的……

“是我不好,我不应该偏要去放灯……”她的声音逐渐哽咽起来。

“不怪你,不是你的错。”

齐彻突然出声打断了她的话,拍了拍她的肩膀,笑了笑:“是我要带你出来的,要罚也是罚我。再说,她气便气了,有什么要紧的……”

“噗!”

话还未完,齐彻突然喷出一口血,身子晃了晃,眼看就要倒下。

“殿下!”一道惊叫传来,那人着急忙慌地闪过来,扶着他慢慢坐下。

齐彻撑开眼皮一看,是常宋。

他登时清醒了几分,抹了把嘴边的血,质问道:“你怎么会在这里?”

常宋一边喊着传太医,一边目光闪躲,回避齐彻的眼神。

他总不能说是沈大人早就知道他们偷跑出宫、让他陪他们演了一出戏、她却在后面把他们的动作看得一清二楚。

齐彻看他那副样子,心下忽然明白过来什么,忽然扯了扯嘴角,一把推开他,顺势靠在船木上,闭上了眼。

“都滚开,我想一个人待着。”

不在意吗?无所谓吗?

那方才为何紧张地手脚发麻?为何又莫名其妙地生气?

狂跳的心脏,酸涩的心口,乱七八糟的思绪。

每次都是这样,只有一有她,他就开始变得奇怪,他就开始变得陌生,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。

冰凉的江风吹到他面上来,都缓解不了滚烫灼人的温度。

闲老三暗自顺了顺差点没提上来的一口气,方才那副场面可把他吓得不轻,今日是造了什么孽,竟遇上三个活阎王,只能一直站在原地,一动不动,眼观鼻鼻观心。

见几个人都上了船,他才暗自咽了口唾沫,动了动发麻的手脚,连摊子都不想收拾了,只想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。

没想到一转身,就对上了一张惨白的脸,长眼笑成一条缝,领口处绣了华丽繁复的宫纹。

“闲老板,你这是要去哪儿?”常宋笑眯眯问道。

他刚在齐彻那吃了瘪,现在正一肚子气正愁没地方发呢。

那小祖宗不知道又怎么了,受了伤不愿去医治,非得守在那船门口。

好在太医说他受的是内伤,一时半会儿无大碍,况且这一掌伤及几处极怪的地方,恐怕只有那老人身上有解药。

明明这几年长高了许多,也不似从前爱笑了,他还觉着殿下长大了,稳重了。

怎么一对上沈大人,又变得幼稚了呢?

早知如此,当初又何必……

他这脑瓜子是越想越想不明白,对着眼前的人就笑得越微妙。

闲老三被他柔和的尖细腔调吓得一哆嗦,勉强扯开一个笑,忽然发现周围空空如也,哪还有人的影子。

“我就活动活动,天冷,大人多吃……不是,多添点衣。”

“常公公,你就别吓他了。”陆婉容从不远处走了过来。

太子哥哥一直坐在那门口一言不发,她实在坐不住,看见两人在说话,这才走了过来。

常宋的脸忽然跨了下来,有气无力道:“这附近都有侍卫把守,劳烦闲老板待在此处等一会儿,待沈大人出来,你是死是活,自有定论。”

“什么是死是活,放心吧,沈大人不会不分青红皂白责罚你的……”她顿了顿,忽然看见了什么,奇怪道:“我先前便想问了,闲老板,你这铺子的名字有意思的很,怎么取个这样的名?”

闲老三回头看了一眼那面破旧的旗子,久远的记忆一下涌入脑海,他长长一叹,道:“说起来,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。”

“五年前的上元节,也是这样一个月朗风清的夜里,处处灯火辉煌,有如星汉。那一日我照常摆摊,没想到,有一位大人物来微服私巡了。”他顿了顿,看了看两人,压低声音:“你们猜是谁?”

“正是方才这位国师大人。”

说到此处,他又叹了口气:“没想到啊,一晃五年过去了,我等草民已经白发渐生,国师的容貌却恍若未变。”

“当时烟花齐鸣,锣鼓喧天,国师大人也是坐在一艘巨船上,同我们一起观舞赏乐,最后大家开始放花灯了,我们看只有国师没有要放灯的意思,便有人问她,放花灯灵还是不灵。”

“她没有回答,只问小人叫何名字,小人如实回答,就听她似是笑了一声,接着提笔在纸上写了几个字,就登船走了。小人哪敢去看,只等船走远了,才将那纸摊开,打眼一看,上面只有三个字。”

他指了指旗子,道:“就是闲得慌。”

陆婉容笑了:“闲老板,沈大人这是揶揄你呢,你还真将这个玩笑话作为你的摊名了?”

“小人又何尝不知,但当时众人看见这几个字,都纷纷解读它的意思,认为其中必有它的深意,十几种解释众说纷纭,几乎传得满城皆知。”

“小人一介粗人,哪里知道它有什么寓意,只知自从这事传开以后,来买花灯的人越来越多,为感谢大人的恩泽,就将它作为摊名了。”

他想到了什么,又补充道:“我记得,国师大人当时来,身边还跟着一个穿红衣的少年。我们这一带有个习俗,说是这望水坐落于崇元塔下,水边有颗古树,扎根千年,受涓涓望水与佛塔的香火所滋养,才长成如今这般遮天蔽日的模样。在上元节的前一日,由庙里的主持方丈们将祈过福的红绸挂满树枝,挂的越高的,也就越灵验。那少年想来也是个练家子,年纪轻轻,轻功了得,三两下便上了树,与一位年龄大他好些的武师在树上缠斗,几次险些掉下树去,叫我们看得心惊肉跳,好在最后拔得了最顶上的红绸。”

“人群顿时连连喝彩,叫他写上心愿,保管能实现。谁知道,他跳下树,上了船,说什么不喜欢这绸子,往国师大人手中一塞,就不见了身影。你说说,这孩子,也太没规矩了些。”

“看他穿着不俗,又这般没大没小地登船,国师大人竟也不生气,笑着收下了,时人猜想他或许是哪家的公子……”

“噗,”陆婉容忍不住掩嘴笑道:“闫老板,五年如此长的时间,也怪不得你眼拙,你不觉得今日同我一道来的太子哥哥有些眼熟么?”

闫老三一怔,顿时反应过来,瞪圆了眼,看了好几眼不远处靠在船上的背影,叹道:“竟然是太子殿下,恕小人老眼昏花,没想到,长这么大了……”

……

船内,烛火烬落,酒香四溢。

“我原以为你是个心思深沉的,这样看来,是老夫高看你了。”老人睁着眼,一对漆黑的窟窿似在打量面前斟酒的人,面露嘲讽。

“前辈说笑了,今日在下的确是出城来赏灯的,一年到头,忙个不停,也就今日能忙里偷闲,出来透透气。”沈衾半点也不生气,一面倒酒一面说。

她放下酒壶,微微一笑:“你做你的河神受百姓敬仰,我做我的奸臣在暗处赏赏花灯,这也不许?”

老人默了默,似在判别她话里的真假,随后嗤道:“论伶牙俐齿我比不过你,你若真当老夫是河神,就应当像他们一样,交些报酬。”

“比如?”

“比如……河西的三十吨救济,一个月的粮草,五十精锐,只要玄雪军。”

老人的面色沉了下来,嘴角却微微翘起。

“好说。”

老人神色一顿。

没想到她会答应得如此爽快。

“前辈的要求,在下自然是一千一万个愿意,到时写一张折子,送往将军府,陆将军一点头,我便派人快马加鞭送到您手里。”

老人端起酒,仰头一饮而尽。

“你这是什么意思?”

沈衾继续添酒,淡道:“前辈认为什么意思便是什么意思。”

老人看了一眼再次被斟满的酒杯,也不拿,突然开口道:“陆长麟在夺你的权?”

沈衾微微一怔,笑道:“前辈真是……心直口快。”

这般直白的话她好像很久没听到过了,同宫里的那些老狐狸打多了交道,说话不绕上十八个弯再出口都觉得变扭。

“不过,”她话锋一转,将酒杯往老人面前一推,道:“不足为惧。”

老人忽的大笑几声,端起酒杯一饮而尽,饮罢哑着嗓子叹道:“好酒,好酒啊!”

“不过你跟老夫说这些也没用,我管不了这么多,也不想管。就算是河神,也只能保一方风调雨顺,顾不得天下苍生,更遑论老夫一介草民。”

“在下知道,今日过节,在下都推了所有事务出宫而来,自然也是要入乡随俗,放灯许愿的。”沈衾看着他,笑容在烛火下更加昭彰:“前辈只需当好这一方河神,全了我这一个心愿便好。”

老人沉默半晌,才摇头叹道:“老夫有时候真的看不懂你。常人想三步走一步,你要想一百步才肯走一步。你这样的人,必定早就有了万全之策的退路,可是这千万条退路,你却一条都不肯走,非要去走前头的死路一条。”

“丫头,”他道: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,有些东西积弊太久太深,单靠你一人逆天而行,那你最后的命运注定是无力回天。”

沈衾低低笑了起来,笑罢抬起眸,眸中倒映着簇簇隐约的烛火:“前辈,有一点你说错了。”

“我的命,是一直走下去,直到筋疲力竭,直到这条烂命被耗尽。”

夜色越来越浓,直至蜡烛烧了快大半截,船内的交谈声才停止。

老人喝得满面通红走出来,脚步却四平八稳,他径直向一旁晕晕沉沉的齐彻走去,常宋见了,与一众侍卫立马挡在齐彻面前,纷纷拔剑相对。

“常宋。”一道声音传来。

沈衾从船仓内掀帘而出。

常宋一看,立马带着侍卫退了下去。

老人伸手在他胸前几处穴位快速点了几下,随即抓起他的手臂,两指顺着手臂划下,再抬手打出一掌击在他的掌心。

“噗!”

齐彻登时吐出一口黑血,面上却渐渐有了些血色。

老人喝了酒,眼神有些迷糊,他眯起眼睛看了齐彻半晌,突然道:“你还是更像你母亲。”

说罢,他转身大步流星往前走。

“诸位,有缘再见。”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