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里十一点,沙发缝里有一粒爆米花。
指尖一捏就碎。
我把吸尘器的细嘴换上,沿着地毯边缘慢慢走一圈,像把心里的毛刺顺一顺。
茶几上摊着那本素皮记事本,封面压着“守”。
她在厨房洗杯子。瓷杯边沿碰在水槽上的时候发出一声清脆的“叮”。我问:“要不要做一次‘证词练习’?”她关水,拿毛巾擦手:“来。”
我们对坐。灯调到最低。
我说:“我是她。今天白天,会议把‘更高效’挂在嘴边。可我听见的是拉链被故意卡住的‘咔嚓’。我不想用卡顿证明任何人的存在。我只想把拉链顺下去,不扯布。”
她说:“我是他。下午阳台翻土,君子兰根系很浅。浅的不一定弱,它们只是更需要风向。我把多余的叶剪去,剪刀‘咔’一声是‘减法’的声音。”
她笑,点头。我也点头。
我们像两个人,各自把“我”借给对方三分钟,又物归原主。
这是我们新的游戏,比观看直播更隐秘,也更刺激。
我们用这种方式,练习着对彼此罪行的理解与共情,将之转化为一种更高级的亲密。
她忽然说:“我们把‘后台’里的那些物件,也做一次清点吧。”
我懂她意思——不是清算,是清点。把“观看设备”“故作的舞台感”“以羞辱换刺激的套路”一件件标注,能拆的拆,能锁的锁,能丢的丢。
我去卧室,把那两根伪装成“香薰棒”的针孔找出来,拔下,放在厨房钢盆里。
她递给我一个小木槌。
我抬手,一下一下敲。
金属外壳凹陷,线路断掉。
声音像把旧叙事送去回收。
她把断片扫进簸箕,倒进垃圾袋。我们谁都没说“胜利”。只是彼此看了一眼,像给对方一个不响的拥抱。
我们销毁了证据,但保留了记忆。
我们拆除了舞台,但把剧本内化于心。
我们不再需要摄像头,因为我们已经学会了用彼此的眼睛,来完成这场永不落幕的、关于观看与被观看的演出。
我们的家,成了最安全的地下室。